摘要:許多單身族群并非堅定的終身單身主義者,只是處于暫時的感情空窗期中。只有早做規劃、科學理財才能在未來抓住愛情,守住幸福。
現代人群中有很多職業人士,他們工作出色,收入高且穩定,事業前景光明。整個社會步入老齡化,結婚的年齡往后延,出現了很多單身貴族。許多單身族群并非堅定的終身單身主義者,只是處于暫時的感情空窗期中。只有早做規劃、科學理財才能在未來抓住愛情,守住幸福。
25歲:定額儲蓄+緊急備用金
25歲的單身族通常追求時尚,講究生活品質,享受自由快樂,收入不高,花費不小;存款不多,計劃挺多,因此每月少有結余。信用卡成了他們的金融食糧。趕上逢年過節、人情往來、消遣聚會,很容易就成為“月光族”。加上住房的壓力、買車的奢求、求學的開支等,困擾無處不在。因此,理財規劃師建議,針對25歲單身男女,目前最重要的是節流,控制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費:每年少買一只最新款的手機、每月少買一套衣服等。一般來說,單身人群每月支出不要超過月收入的60%。最好的做法是能夠每月列出一個合理的消費計劃,按照預算進行,盡量不要超支。
理財規劃師還強調定期儲蓄同樣重要。每月從工資中取出500—1000元存入一年定期,一年下來積累的12張存單,連本帶息再計入下一個存款周期。這種“滾雪球”的存款方式既保證了定存利息,還能實現化零為整。
理財規劃師特別指出現今社會變遷快速,職場異動頻繁,年輕的單身男女們要有緊急預備金度過轉業的收入空窗期,讓自己有更寬廣的過渡空間,建議預留至少三至六個月的生活費作為緊急備用金以應不時之需,也算是給自己的強制儲蓄,對培養自己的理財性格和習慣很重要。
35歲:基金定投+健康保單
35歲單身族工作、收入都已基本穩定,手頭有些存款,理財規劃師建議可以嘗試通過定期定額、投資計劃、購買基金進行投資增值可以“聚沙成丘”,得到利滾利的收益,增加總體的投資回報。基金定投實際上也是強制儲蓄的一種方式,能夠分攤成本,降低風險,而且可以發揮復利的威力,從而有效地積累財富。但也不是每只基金都適合定期定額投資,選對投資目標才能創造優異的回報。
此外,理財規劃師提醒“光棍族”:天有不測風云,人有旦夕禍福。大部分35歲單身族的父母都已進入退休狀態,倘若不想成為父母的負擔或社會的包袱,保險就是最好的依靠。如果每月收入能有結余,可將年結余的10%作為保費支出,壽險保障額度約為個人年收入的5至10倍,并且應包含房貸金額的總額度。在險種選擇方面應注重其保障功能。比如:意外傷害和大病、醫療保險等應該是必備的保險品種。
45歲:穩健投資+多管齊下
絕大多數45歲單身人士都是單身爸爸或媽媽。理財規劃師認為這部分人群的理財思路要區別于“單身貴族”,注重穩健,盡量降低風險投資比例。以目前的市場形勢來看,還應分散投資,抵御股市風險。建議首先可以考慮相對風險更低,收益也更加穩定的“債券型基金”。該類基金主要投資于國債、金融債、企業債等具有良好流動性的固定收益類品種,因此備受市民青睞。有一定積蓄且沒有過重經濟壓力的45歲單身貴族,可以在咨詢銀行專業理財師的建議后,嘗試多管齊下,選擇適當組合投資方式,提高收益。
(南方財富網基金頻道)